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今天是:2024年6月2日 星期日  
欢迎您光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抚顺市委员会网站
全站搜索:
政协公告
政协机构
   
人员组成
机构设置
提案建言

您的位置:首页 >> 提案建言

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作者:admin浏览:2516次时间:2005年12月29日

    抚顺是山林为主的城市,有山林面积66万公顷,耕地14.6万公顷,草场15.4万公顷,水域4.5万公顷。丰富的山地,草场和林水资源为发展食用菌、山野菜、林蛙、中草药等特色农业以及畜牧业、渔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巨大的潜力市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富农政策措施的引导扶持下,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有了宽松的环境,农民科技致富、产业致富有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已经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的规模化和市场化优势。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应该引起政府高度重视。我归纳为“三个发展不足(够)”、“三个观念误区”和“五个发展不协调”。
    三个发展不足:一是基础种(养)植业规模化不够。目前我市的种(养)植模式基本上是“一家一户式”分散生产和经营。市场化程度低,市场份额小,很难形成市场化优势。
    二是龙头企业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结构单一,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加工工艺,形成不了产业链条和资源循环再生机制。产业品种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引导不了消费市场。一些主要的特色农产品如林蛙、中草药、香菇、鹿产品等还是低附加值粗放式经营,以出售原生资源为主。资源损耗严重,利用率低,达不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组织化程度低,应对市场能力不足。农民基本上是“单打独斗”、“提篮小卖”。市场局限性大,物流不畅。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不能有效衔接和互动,更缺乏现代物流的服务策划,市场拉动小。
    三个观念误区:一是县乡政府税收和财政收入就等于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在农村产业发展中,重视加工企业而忽视基础种(养)植业;重视引进项目而忽视农民参与程度;重视政府税收和财政收入而忽视农民收入的倾向比较突出。“三农”问题,载体是农村,主体是农民,核心是农民收入。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核心指标也是人民的富裕安康。重视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才有积极性、创造性。
    二是以工业理念谋划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就等于把城市工厂搬到农村去。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村经济,最重要的是把工业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市场理念以及效益理念引入农村经济。要防止和严格限制有污染工业项目在农村发展。有工业资源的乡镇也应该从战略高度规划资源的开发利用,坚决扼制掠夺式、严重破坏生存环境的资源开采行为。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使农业发展真正走出一条生态环境好,资源利用率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三是龙头企业和示范园区建设就等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村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和示范园区是实现产业化的必要条件。但是仅有“龙头”和“示范”是不够的,龙头企业如果不能围绕优势资源发展深加工及其链条产业,不能带动农民生产和致富,也就失去了龙头的作用。示范园区带动不了农民种植,主导不了产业结构,也终将会失去生命力。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和建设规范的示范园区,应该更有利于扩大生产效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产业化和市场开发能力。
    由于以上问题和矛盾的存在,使农村发展出现了五个不协调:一是税收、财政收入与农民增收关系的不协调,二是乡镇工业与生态环境、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不协调,三是引进项目、扶持龙头企业与农业主导产业、农民参与程度不协调,四是农产品加工业与基础种(养)植业发展不协调,五是产业发展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协调,形成了农业产业难以迅速发展壮大的屏障,形成让人看得到农村的繁荣景象,却拿不到农业丰硕的果实。
    二、对促进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
    1、坚持城乡统筹,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现农村经济快速跨越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至少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谐发展,民生为本”,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农村经济发展要牢固树立“民富国强”思想,尊重农民意愿,重视农民利益和农民收入。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兼顾政府、企业、农民的利益要求。产业政策要向农业主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倾斜,建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是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把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要求。不能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尤其是抚顺融入沈阳经济圈后,其山水资源、历史文化、林业、农业等优势资源,将大大提升抚顺在区域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要在保护前提下,进行科学有效的合理开发。应大力发展“双色”农业,向“绿色”、“特色”产业的精深加工要效益。
三是树立统筹协调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该站在全局和区域经济的高度,以战略视角思考我市农村产业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探求产业的开发模式及产业的结构调整。在区域经济和整个地区经济中寻找产业定位。打破地域界限,消除城乡分割,乡乡分割,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把乡镇工业纳入全市“团地”规划统筹定位,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也要为农村产业服务配套,建立城乡互动、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2、建立以农民收入为核心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和政策设计,建议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鼓励采取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制。让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解决规模化生产和促进劳动力转移,一举多得。政府应制定政策,鼓励和扶持技术带头人和经营能手,通过土地流转形式承包土地,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和种植,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农民在土地流转中获得土地转包收入,再走进产业经济中获取劳动报酬。这样既加速产业快速向规模发展,又能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种(养)植业一旦形成规模化,必然会带动加工、包装、运输和流通市场等一系列产业延伸。
    二是提高农为经营中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村现代服务业,完善技术和流通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与市场相衔接的桥梁和纽带。我市现有农业协会152个,专业合作社25个,村级综合服务站169个,这些要素资源应迅速得到整合。以此为依托,组织形成经纪人队伍、技术服务队伍、市场信息服务队伍。以服务联动、专业市场拉动、经纪人牵动等形式,推动农村经济走入市场。
三是市场运营形式,应由目前单一的“公司+农户”向“公司+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发展。“公司+农户”由于农户面大,市场单一,局限性强。企业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导致了较高的组织运行成本和市场风险,很难满足企业科技、质量和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要求。而“公司+中介+农户”相比之下更具活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3、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农业的最大优势是生态和绿色经济,农村经济发展应把着力点放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上。我市现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9户,其中围绕农产品资源深加工企业21户,各类种(养)植基地88个,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梳理和整合,分类指导。
    一方面重点扶持一批围绕优势资源深加工、起点高、潜力大、科研及市场开发能力强、幅射面广、带动农户多、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做强做大。立足资源优势,把握市场需求,打造地方品牌。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坚持一手抓“龙头”,以“龙头”激活“龙身”。带动农民种(养)植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精深加工链条产业,创造产品市场。另一手抓种(养)植业,以产业规模促进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批发)市场、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链条的发育和形成。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充分挖掘农村特有的环境效益、文化效益的巨大优势和潜力,以经营城镇的现代理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使包括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4、扩大公共服务对农村的覆盖范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目前城乡差距不仅仅体现在收入的差距,更大的差距是公共服务的差距。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事业、金融服务和保险、教育、科技、信息服务业等。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首先要缩小公共服务的差距,尤其是体制性因素导致的公共服务的差距。
    一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做到“四统”、“三优先”:即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适当优先考虑农村建设需要。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适当优先考虑农民的需求。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公共卫生事业、医疗服务体系和民政救助体系建设,构筑“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残有所助,病有所医,困有所帮”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事业发展适当优先考虑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是实施农民素质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无论是实现农村快速发展还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都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村大力传播科学思想。要通过加快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科普宣传等多种方式,增设信息平台,加大农村科技意识、科学知识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
    三是实施品牌推进战略。努力打造地方知名品牌,培育支柱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按着“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基本思路。积极扶持,重点推进,依托品牌发展主导支柱产业;同时要大力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产品、新品牌。
                                                        九三学社抚顺市委员会